发布时间:2023-06-24 18:41:09 人气:
开云 开云体育开云 开云体育开云体育 KAIYUN 开云官网开云体育 KAIYUN 开云官网目前,全国小麦主产区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丰产丰收,但粮食在收割、储存、加工等环节的损失现象一直存在,节粮减损相当于粮食增产,是粮食增产的“无形良田”,今年夏收,各地深挖机收减损潜力,很多地方机收损失率达到1%左右。
总台央视记者 陈烨炜:在河北省高碑店市肖官营镇的梁辛庄村,今年,当地推广使用纵轴流收割机来收割小麦,这种方式可以把小麦的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05%以内。
由于纵轴流收割机脱粒滚筒长度明显加长,网筛长度相应变长,根据连续几年田间对比试验,横轴流收割机损失率在2%左右,纵轴流收割机损失率不到1%。在当地,很多收割机还加装了止损掉粒系统,收割时一旦掉粒,机器就会自动报警。
收割机手 张志华:只要一掉籽的话,它就会显示在哪个部位掉的籽,随时都能找到,随时能维修。
为了减少机收损失,提高作业质量,当地还培训机手根据地块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收割行走方法。要求转弯时停止收割,避免压倒未割麦子,造成漏割损失。同时根据联合收割机自身喂入量、小麦高度、干湿程度等因素选择合理的作业速度等,降低小麦机收损失率。
在山东桓台县,当地推广小麦收割机进行长滚筒小麦脱粒和农机手的加密培训,机收损失率控制在了1%左右,大幅减少了小麦的掉粒损失。当地农业部门还组织服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适时掌握好小麦的收割最佳时间,减少小麦损耗。
山东省桓台县农业机械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史芮瑾:小麦在腊熟末期收获产量最高。这个时候,小麦具有植株全黄,茎秆略有弹性,用手掐籽粒不易留痕的特征。我们把这项技术在全县所有的种植户中进行了推广。
为了深挖机收减损潜力,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组织开展机收减损大培训、大比武。分区域分作物制定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千方百计减少损失。在山西临汾翼城县的麦田里,农机手们在不影响正常收割进度的同时,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不同的地块、规定的面积内用时最短时间完成规定的作业量,农机手们不仅要比谁跑得快,还要比谁机收漏籽少、留茬低。
山西省临汾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副主任 杨学敏:通过全面开展机收减损和机收损失检测活动,要把机收环节损失降到最低,推进粮食作物机收减损技术的推广应用,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去年,小麦、水稻、玉米平均机收损失率同比降低了1—2个百分点以上,以小麦为例,如果采取措施让全国的小麦机收损失率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就能挽回粮食损失25亿斤。
在我国粮食储备环节,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储粮比例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40%到50%,由于储备不当产后损失高达8%。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将粮食烘干等技术作为产后减损的关键技术在主产区推广,同时我国的储量设施功能不断完善,为粮食储存保驾护航。
在河北邢台柏乡县的一家粮食烘干公司,收获后经过筛选的小麦被源源不断地传送到烘干机里。经过1个多小时的持续烘干,小麦水分从20%降到了12.5%以下。
河北金天丰粮食贸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 薛红欣:目前我们有4台烘干塔,满负荷运转的线吨左右。烘干完以后的小麦,水分可以控制到12.5%以内,通过空中输送带运输,直接可以入仓储存。
这里的负责人告诉我们,有了专业设备,小麦烘干摆脱了天气因素的制约,降低了霉变的可能,损耗率比传统晾晒低6%。为确保小麦颗粒归仓,提高粮食烘干和入库效率,当地从生产、收储、技术保障等各个环节入手,提前检修好设备,全力提升粮食烘干能力。
据了解,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排建设了5500多个专业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及时为农民提供粮食烘干和清理等服务。推广使用1000万套农户科学储粮装具,正确使用装具的农户储粮损失由平均8%降到了2%以内。
“藏粮于地、还要藏粮于技”,随着智能化和机械化在粮食产后的应用,如今,小麦储存实现了减损又增效。
在一家华北大型的粮食储备库,伫立着40栋高大平房仓,粮食储备仓容量达55万吨。沿着高大平房仓外部的侧梯登上仓门,走进仓内,一股谷物特有的香醇和凉爽的气息扑面而来。据了解,低温的储粮方式,可以有效让小麦“冻龄”,保证小麦的营养和新鲜度,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但要实现准低温,背后的技术可不简单。
河北柏粮粮食储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利周:我们在冬季采用机械通风的方式,进行降温蓄冷,并通过春季保冷,夏秋季稳冷的方式,保持粮食低温储藏。
小麦绿色保鲜储存技术,也就是说夏天时,仓内小麦还在过冬天,粮食基本处于休眠状态。低温抑制了害虫、霉菌的生长,实现绿色储粮。
河北柏粮粮食储备集团有限公司化验室副主任 薛浩波:存放三年的小麦和新收割的小麦,从色泽、饱满度上没有多大区别。
“锁鲜”储存之外,粮情实时监测也不容马虎。库区的每一个仓房,仓房内的每一粒粮食,温湿度的变化如何?是否发生虫害等?在这里的粮库管理信息系统上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库区内的每一个仓房都均匀地分布着数百个传感器。通过这些传感器可以将实时数据传输至后台系统,工作人员在电脑前就能远程查看粮食温度、湿度等。
河北柏粮粮食储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利周:在仓内的高清摄像头可以把仓内情况放大20多倍,发现什么问题了,咱就能及时进行处理。
通过安装在库区、仓内的高清摄像机,工作人员可以24小时查看粮库仓内、仓外实况,并将截取的视频流、抓拍的图片进行大数据分析、对比。如果出现异常情况,系统就会发出警报,推送异常粮情。保管员可以第一时间得知异常点,进仓检查,分析原因后进行针对性的处置。
据了解,目前,我国在粮仓房升级改造上,运用了大量储粮新技术,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国有粮食储备企业粮食储藏周期综合损失率已降到了1%以内。
加工环节是粮食损失浪费较重的一个环节。据估算,我国粮食加工环节的损失每年达150亿斤。近年来,各地积极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推进应用节粮减损新技术、新工艺,促进粮食综合利用,实现粮食利用最大化。
在山东夏津县的一家大型面粉企业,每天有9000吨小麦被加工成面粉销往全国各地。如此大的加工量,企业把节粮减损的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到主要环节,极大地减少了粮食损失。
发达面粉集团技术负责人 赵殿荣:现在咱用的这种设备是刮板输送机,比传统的螺旋输送机,能有效地降低小麦输送过程中的破损,提高小麦的利用率。
通过刮板输送机将毛麦送入全封闭的生产车间,一粒粒毛麦在经过风选、磁选等十六道清洗工序后变成净麦,便进入制粉研磨阶段。在制粉研磨工序上,通过技术升级,利用八辊磨粉机,减少了磨辊的研磨力度,避免了物料过度升温,造成天然营养成分的破坏,保证了优质粉的出率提高了一个百分点以上,最大程度保证了研磨过程中小麦原有的营养品质。
发达面粉集团负责人 徐振华:我们把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到生产的各个环节,现在面粉的出粉率已经从原来的百分之六十七提高到现在的百分之六十九,按照我们每年加工270万吨小麦来说,每年可提高五万多吨的面粉产量。
而在山东泰安,香甜绵软的面包、松软蓬松的馒头,面食里都加入了小麦糊粉层。小麦糊粉层在业内被誉为小麦中“软黄金”,但是,由于极难分离,此前的制粉工艺通常将糊粉层与种皮一起剥离成为麸皮,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辅料。而依托先进技术,当地攻克了用纯物理方法分离糊粉层的世界性难题,实现了2000万到3000万吨麸皮的高效再利用。
山东泰山粮食储备集团负责人 李文鹏:目前,我们能从3吨麸皮里分离出1吨糊粉层,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得到全面推广,就相当于在不增加种植面积的情况下,能增加1000万吨的粮食产量。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不断促进粮食加工环节减损增效工作,各地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改进技术装备,粮食部分加工损失率已经控制在2%以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粮食收获、储藏、加工对于节粮减损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倡导“新食尚”,树立崇尚节约的文明理念也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针对粮食浪费问题,采取了很多有力举措,“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观念正在各地兴起。
中午12点,在湖南省郴州市的一家餐厅内,前来吃饭的顾客络绎不绝,为了尽量避免浪费现象,餐厅开设了分餐区和自助打包点,商家还推出了以“小碗菜”为主的产品,缩减分量的同时,丰富了菜品种类,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收拾桌子比以往要轻松多了。
湖南省郴州市某餐厅工作人员 雷爱亲:我们现在收台轻松多了,现在主要是客人不浪费了,节约。
在当地的一家大型商场的职工食堂,公司安排了专人对员工的“一日三餐”浪费情况,进行严格监督。
湖南省郴州市某企业行政综合部经理 赵燕青:提高大家的节约意识,大家近期都表现得非常好,没有什么浪费的现象。
在广州一家烧腊店,店员正忙着打包各类菜品。记者看到,线上的餐单已完善了餐品信息,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
在北京,当地餐饮行业协会、烹饪协会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适合的场景和条件下提供按位分餐服务。餐后引导消费者打包,主动提示打包菜品的储存和再加工方式,对大型宴会倡导分桌打包带走。
北京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 刘玉驰:我们广大消费者也直接参与到其中,餐饮企业对节约点菜的介绍,加强这方面的宣传,让每个人都有这方面的意识。